許多現代人的疾病,無非是因為日常中的煩惱無法排解,或是個人不好的生活習慣累積成病灶。靜坐及養生功法它不一定是宗教形式的展現,在更久遠的年代,東方跟西方的人們,將它視為一種獨特的保健身心、開發人體智慧潛能的方法。
其實靜坐真正應該要被靜下來的是我們的心,能夠培養靜坐的習慣,配合生活中的修身養性,自然而然就會長壽,而且可以保證絕對的生命品質,不必再花大錢看病或吃藥。其實這些修行的功夫,並不是一定要天天閉關打坐,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都是練習靜坐的時機,如同張三丰祖師所說的:「一靈獨存,日常裡應對進退就如同鏡中影像,事情來了就面對,事情過了了無痕跡,沒有任何分別,自然就會真性常存。」
氣息與心念共舞的養生之道
gregk3d0d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放下成見,聽聽我以下的講法
一、關於算命:
1.別人都建議你算命,但我建議你不要算,因為都不準。如果真的準,那麼,在你求的那件事發生前,都不用去做什麼事,因為那件事自然會發生。人生在世,不要祈求於無形,人既然是萬物之靈了,人還要求誰呢?
2.一般民間,算筆畫、生辰八字,占卜、排卦象—這種紫微斗數、易經及多類形式卜筮的耍法,都是民間人自編的理論!只是讓問題者、先茫然的自投羅網而已。
二、關於男女情感:
人生在世磨練智慧成長,男女情感問題是最獨特的考驗法,有關男女感情困擾的化解法,請參考張國松的文章 http://www.fwdict.com/manwo/manwo_1.htm
三、難懷孕的問題
.....「有些夫妻想生小孩卻生不出來,又是怎麼一回事?」
gregk3d0d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持禪定之法門,即是:(1)數,(2)隨,(3)止,(4)觀,(5)還,(6)淨。其修持方法,在本文第二章「次第相生六妙門」中,有相當詳細的說明:
(1)數:行者調和氣息,不澀不滑,安詳徐數,從一至十,攝心在數,不令馳散,是名修數。
(2)隨:捨前數法,一心依隨息之出入,攝心緣息,知息入出,心住息緣,無分散意,是名修隨。
(3)止:息諸緣慮,不念數隨,凝寂其心,是名修止。
gregk3d0d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禪為禪定的一種
使人修身養性澄清雜念是必然的
至於能不能成仙成佛
就端看信仰深淺
信者恆信
即便能成仙佛
也絕非單憑一二項"行為"抑或"舉動"一蹴可成
而繁文縟節當中最基本即為心態的轉變
gregk3d0d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實修最好找一個好師父
和他學習正確的靜坐之道,
按步就班的學習,
這是最快的途徑,
若是自己看書自修,
最大的問題就是做錯的地方沒有人指點
光靠自己不容易發現。
gregk3d0d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何會有 "甚深處" "倍復甚深難見" 呢?
"見緣起" 就見 "甚深處" 了嗎?
"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就見 "倍復甚深" 了嗎?
回應:所謂的"倍復甚深難見"佛是要開示,「如此二法,謂:有為、無為。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若滅;無為者,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是名比丘諸行苦寂滅、涅槃。」的相對性,佛子應知,此相對之法皆是『此故彼』的緣起正觀法則!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503000016KK03641
gregk3d0d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真正所要講的無為法,就是〔不二之法〕。何為〔不二〕?即沒有分別、對待。
《金剛經》叫我們破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二〕,一切都是因為〔我〕而產生了對應的現象。
這不是佛要講的法,也不是本體,本體不可以撕裂,本體中沒有這些概念,六祖前面已經講過〔不思善,不思惡〕,善惡就是二法。
禪宗裡“悟”的觀念,是超越二元相對,跟二元思維討論不在同一個平台上,若非真正契悟本心,
再多的知識及形容詞都只是世間虛妄的相對。
世間的真相並沒有那些概念,但是它可以創造森羅萬象,但森羅萬象每一個都是平等的。你不平等,那就是〔二〕,就是有大跟小、美跟醜、好跟壞……
gregk3d0d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虛雲老和尚 不會跟人說得禪
這可是佛制戒律 斷頭保證班
四分律卷第二
若比丘 非眞實 非已有。自説言【我得上人法】。
gregk3d0d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regk3d0d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regk3d0d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坐確實可以幫我們改善睡眠品質!
在靜坐時隨著自己的呼吸,最好是做深呼吸、腹式吸呼
在靜坐的同時你可以讓自己的腦波變的平穩一點
國外卡內基美隆大學也曾經做過研究,每天花25分鐘,可以降底壓力、壓力處理表現也會變好(報導:http://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7796)
失眠分很多種~睡不著、睡不好、睡不飽
好像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狀況,但嚴重度就不一樣了!!
gregk3d0d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本身就是旅途,古人說:「光陰是百代之過客,天地是萬物之逆旅」,人從出生到死亡,根本就是在旅途之中,並沒有真正的家。
放得更長更遠來說,我們從愚癡無明到學佛行菩薩道,一直到成佛為止,也是個過程,沒有固定的真正的家。任何一個臨時的立足點可以是家,任何一個暫時的寄宿處也可以是家。.
臨濟義玄禪師說:「在途中不離家舍,離家舍不在途中。」
這兩句話點「家」和「旅途」兩個觀念~~~
「人是天邊的鳥」,人往天邊去,又從天邊飛來,這麼遠的路程兩端,究竟那一個才是家?
而「鳥是家邊的人」,鳥始終在家邊飛來飛去,不會離開很遠,候鳥是例外。
gregk3d0d3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你的文章,有個疑問想請教你及上師。
“與內在對話”,有篇2016/1月左右,在行車時,你在車內與內在對話的文章,
1.與內在對話是從烏列爾大天使降臨顯現以後開始可隨時隨地與內在對話嗎?嗯…我的意思是,正確的對話,而不是經過腦子(小我)的思考,而是真正的有另一個智慧聲音對話。
2.靜坐時的變化,我現在已經沒有以前急迫了,情緒心境轉變很多,但還是會有因為別人的話而生氣的時候,不過我已經可以察覺了。我想請問,你靜坐30天時,會有這麼多的思緒變化,和我認為的靜坐似乎不同,我思緒也多,但是我的方向是朝無思緒淨空的靜坐放鬆,而且我身體情緒狀況時好時差,好像靜坐是釋放和淨化療癒為主,我明白這兩種靜坐沒什麼好和不好,不過對於承認,接受自己的黑暗面,我覺得不是我不想面對,而是我好像沒領悟,因為觀音上師曾說四種階段的靜心,第三階段可與內在對話,會出現多種畫面情境,是內在的顯示,而自己可靜觀,與內在詢問有什麼想引導讓我明白的?可了解我想說什麼嗎?
3.靜坐是不是要和反省檢討的時間分開呢?